一、滴血认亲有科学道理吗
△杨信芳和秦丹母女相认
丹与红,是同一种颜色,就像重庆潼南的秦丹和四川德阳的邹红,就是同一个人。可无论是丹还是红,都是杨信芳心头的朱砂痣,这两个名字都属于她失散39年之久的亲生女儿。
4月24日下午,在重庆九龙坡区分局石坪桥,杨信芳和秦丹母女团圆。母亲口中的一声“丹丹”很陌生,邹红需要一段时间适应;这声“丹丹”又很熟悉,过去的39年里,她似乎从未忘记。
这场亲子别离跨越近40年
△秦丹童年照
42岁的邹红童年大部分时光在四川农村度过,尽管普通农家的条件算不得富裕,可父母待自己很好,若不是邻居谈话时偶然透出的端倪,她绝不会怀疑起自己的身世。但因为养父母待自己好,邹红始终不忍心捅破这窗户纸。
可邹红这段尚算幸福的童年时光,却是重庆潼南秦渝、杨信芳夫妇更难熬的日子。1983年1月12日,他们不满3岁的女儿秦丹由亲戚带到杨信芳单位时失踪。
“10点30分,他们从家里带着丹丹来我们单位;10点42分,我同事把丹丹接进单位;10点46分,同事把丹丹放下跟人聊天;11点,我得知丹丹不见了……”虽是39年过去了,但那一天的每一个时间点,杨信芳仍然记得十分清楚。夫妻俩随即找遍了县城里的车船码头,然而,线索在此戛然而止。
接下来的多年里,秦渝夫妇没有放弃过寻亲的努力,可线索就断在那里,他们无从突破。
△夫妻俩当年从未放弃过寻找女儿
2006年,邹红已是一名两岁孩子的母亲。建立起一段新的亲子联系是件奇妙的事,她也格外想厘清属于自己的另一段亲子联系。
于是,邹红踏上了寻亲之。
由于有养父母的存在,她比秦渝夫妇多了一个线索来源,然而邹红只了解到养父母是在1983年4月从四川蓬溪将自己抱养而来,再往前追溯,也没有更多信息。邹红尝试到蓬溪登过报、上过电视,仍是没有任何有效反馈,和她的亲生父母一样,线索断掉了。
事实上,蓬溪紧邻潼南,她离她的家乡不远了。
重逢机缘源自浓厚认亲氛围
“寻亲的,往往比空间距离要遥远许多”,九龙坡区公安分局刑侦支队民警张欣不无感慨地说:“去年的儿童节,我们帮助福建一个失散多年的家庭团圆,孩子走失后成长的地方离自己家乡不过70公里,但那次重逢花了足足31年。”
秦渝夫妇等待的时间更长,重逢往往需要一些机缘,老两口的机缘,发生在重庆九龙坡。
2018年,九龙坡区公安分局从“多形式宣传发动、齐助力认亲团圆、厚浓度反拐氛围”三方面入手,为方便群众就近求助,发动协调传统媒体、网络平台,大力宣传公安机关在打拐促团圆工作中的成效,并通过新媒体矩阵公布区内采血点信息。
针对辖区情况,石坪桥结合“一标三实”工作,召辖区失踪儿童家长来所采血。彼时已在九龙坡区生活的秦渝夫妇在浓厚的团圆认亲宣传氛围下,来到居住地附近的石坪桥咨询相关事宜,民警详细了解老两口的情况后,为他们进行了血样采集。
邹红的机缘则是一次关于认亲的努力。
今年3月,她从德阳警方处得知当地一对老夫妇在寻找一名年龄与自己相仿的女儿,赶紧来到德阳经开区分局进行采血比对。尽管更终未比对成功,但在当地警方掌握邹红的情况后,她的血样也顺利进入到全国打拐DNA系统数据库!不久后,经过数据碰撞,一条比对信息推送到九龙坡区公安分局。
“比对上了!天大的好消息!”得知自己的血样与一名女子比对成功后,年近七旬的杨信芳激动得连续两夜没睡,而经过到四川再次采血复核,在当地警方的大力配合下,九龙坡警方确认,秦渝夫妇系邹红的生物学父母,时隔39年的分离即将结束!
警方呼吁相关人员尽快采血促团圆
“这些年,一想到丹丹就会哭,不知道她过得好不好,终于找到了,高兴、激动、释然,感谢警察同志和科研工作者,圆了我们一家人的团圆梦。”团圆认亲现场,杨信芳激动地说。
失散多年的亲人终于得以相见,近40年的期盼在那刻化作亲人的相拥而泣,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这份亲情所动容,无不对公安机关的高效、周到服务喝彩。
如杨信芳所说,上世纪80年代,受限于技术,茫茫人海中找回孩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如今“滴血认亲”,当然要感谢科技进步。然而,这一切也建立在亲子双方都在公安机关采集血样的基础上,否则一切技术手段都无从谈起。
因此,呼吁相关家庭采血、提升群众防拐反拐意识,是公安机关在推进“团圆”行动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以石坪桥为例,该所社区警务队2021年夏天在“一标三实”信息采集工作中,发现一名疑似流浪人员,通过居住人员查询、人像比对等方式,仅用时6天,就帮助失踪12年的外省女子找到家人。
尽管结局圆满,但这也给一个重要启示,如果亲子双方都已在公安机关采血,那么成功团圆的几率会增加许多。九龙坡警方呼吁,开展“团圆”行动需要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支持,请大家及时向公安机关疑似拐卖儿童犯罪案件线索,积极协助查找失踪被拐的儿童。同时,也请失踪被拐儿童的父母和疑似被拐人员主动到附近的公安机关刑侦部门,接受免费的DNA信息采集以及相关信息补充完善等工作,警方将竭尽全力助力失散家庭早日实现团圆。
(文内人物除民警外均为化名)
上游新闻记者 钱也 视频编辑 田昊
【免责】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二、滴血认亲的原理
该有多么不幸,一家七口人4人被拐卖;该有多么幸运,志愿者6年不离不弃的坚守,换来了老朱一家人的团圆。阔别27年,前日,除了带着遗憾离世的母亲,这一家人终于找齐,更后两名被拐的家庭成员终于见了面。昨日,小儿子朱树朝坐飞机回到了昆明。今日,老朱将带着失散27年的小儿子,回宣威老家祭奠亡妻。
回 模糊记忆
为一颗糖被陌生人抱走
朱树朝,1983年出生于云南宣威,现年33岁。可这些基本信息,他都还没来得及记住,就被人拐到异乡,改名换姓。依稀中他知道自己有另外一个身份,可由于当年年龄小,能记住的就是家里是两的木头房子,田里似乎种着烤烟。直到前天,他才知道自己叫朱树朝,而不是许志涛,年龄也不是34岁而是33岁。他模糊记得,除了父母,似乎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
“这是我人生中更甜的一颗糖!”前天,在央视录制节目的朱树朝颤抖着接过主持人倪萍手中的糖时泪如雨下,要不是当年为了一颗糖,也不会被人拐走。
朱树朝6岁那年,一个晚上,他跟着比他大十几岁的大哥到邻居家玩。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扑克上,只有朱树朝在旁边跑来跑去。“小弟弟,来吃颗糖!”一个陌生男子出现在邻居家里,朱树朝被糖吸引住了。他走近男子,眼看糖就要到手,可还未来得及接住,男子突然脸色一变,一把捂住他的嘴,抱起他就往外跑。
惊恐的他眼睁睁看着家越来越远,打牌人的吵闹声逐渐消失。跑出村后,男子喘着粗气将他扛在肩膀上,但捂着他嘴的手一直未松开。也不知走了多远,男子和一名女子会合后,躲进了玉米秆堆里。等找他的人都走了,朱树朝也哭着睡着了。
醒来时,天已亮,朱树朝只记得被带上了火车,然后又换了大客车,更终来到养父母家。直到此时他才清醒过来,看到养父母家的日历上写着“1989”四个大字,想来是他被拐的年份。
后来他才知道,自己被拐到了河南安阳,名字变成了许志涛,年龄也被改大了一岁。养父母都是农民,家里有4个姐姐。
第二回 寻找家人
贵州盘县去过无数趟
刚到养父母家,朱树朝经常做噩梦。到了上学的年龄,养父母送他去上学。期间,他经常被七八个同学围殴,原因就是他是外乡人。
小学毕业,他连小升初都没参加考试,便回家干活了。随后,他产生了找亲人的念头,并在同村人的带领下离开养父母开始四处漂泊。
他当过保安,端过盘子,拌过沙灰。他边打工边寻找家人,到过很多地方,贵州去了无数趟,特别是盘县,每个乡镇他都走遍了,就因为有人说他可能是贵州人。
第三回 家庭不幸
一家四口同一年失踪
2010年,朱树朝上网搜寻失踪儿童的信息时,发现了宝贝回家网,于是发帖求助。很快便有宝贝回家网的志愿者小梅联系了他,帮他完善寻亲资料,并让他到公安机关采集DNA血样。与此同时,宝贝回家网的志愿者还发动各地的志愿者,帮忙朱树朝寻找家人。
一晃6年,但宝贝回家网的志愿者和朱树朝从未放弃过。朱树朝并不知道自己有个妹妹,也和他一样被拐了。
一个月前,宝贝回家网的志愿者找到了云南宣威求助者72岁的朱如丹。6月3日,志愿者带着朱如丹到当地完成DNA血样采集。此时,志愿者才从朱如丹的口中得知了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原来他们家不止小儿子和二女儿被拐,就连小女儿和妻子也在同一年内被拐走了。
一年内竟有4人被拐,这是多么悲惨的事啊!昨天,记者见到朱如丹时,老人不停地抹眼泪。根据老人和儿子的讲述,记者整理出了这家人被拐的脉络:朱树朝他们被拐走的时间就是1989年。8月的一天傍晚,朱如丹的妻子徐多芝抱着两岁半的小女儿,给邻居家送玉米后外出未归;12月初,排行老四的小儿子朱树朝失踪;没过多久,十几岁的二女儿也失踪了。也就是说,除了朱如丹、大儿子和三儿子外,一家人都失踪了。